目前,全国各地已进入夏季高温季节,为加强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预防和避免职业性中暑的发生,保障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特发布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健康风险提示。
什么是高温作业及高温天气作业?
高温作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超过规定职业接触限值的作业。高温天气是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高温天气作业是指企业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工作场所高温作业WBGT指数测量依照《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7)执行;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依照《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执行;高温作业分级依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GBZ/T229.3)执行。
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高度重视
企业要高度重视防暑降温工作,充分认识高温中暑对劳动者带来的健康危害,提前谋划安排,精心组织部署。
重点关注
需要重点关注户外工作人员,切实避免因高温天气长时间户外工作造成中暑事件的发生。
企业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C以下时,企业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企业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加强监督部门落实主体责任
企业要督促严格落实防暑降温主体责任,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特别是建筑施工、治金等行业以及炉前工、环卫工、快递员等工种和岗位防暑降温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
企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开展健康检查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企业应当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组织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肺结核、脑血管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
在高温天气期间,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
企业要根据生产特点和作业条件,合理安排和调整作业时间,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3部分:高温》( GBZ/T229.3)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工作场所作业和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二、改善作业条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企业应当积极改善作业条件,配备必要的通风或降温设施。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
防暑降温饮品:糖盐水、盐茶水、含盐清凉饮料、绿豆汤等。
防暑药品: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避瘟散、生理盐水等。
降温用品:冷水及冰块、化学冰袋、冰水毛巾等。
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如发现劳动者出现中暑症状时,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救治措施,严重者及时送医。
三、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培训教育
企业应当制定高温中暑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要根据从事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数量及作业条件等情况,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足量的急救药品。
劳动者出现中暑症状时,企业应当立即采取救助措施,使其迅速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供给防暑降温饮料,并采取必要的对症处理措施;病情严重者,企业应当及时送医疗卫生机构治疗。
企业要加强对劳动者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高温防护、中暑急救等职业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救互救能力。要指导劳动者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避免在高温中因不科学佩戴呼吸防护用品导致职业性中暑事件发生。
四、劳动者预防措施
1.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少量多次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应适当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饮品。
2.关注气温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关注气温变化,了解高温天气注意事项及作业时间要求。当过于炎热时,可用湿毛巾擦拭皮肤,让水分蒸发帮助散热。避免大量出汗后直吹空调,应先擦干汗液或者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后,再进入空调房休息。
3.合理饮食,补充营养
以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主,多食用含水量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4.规律起居,保证充足休息
规律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得到放松,有利于防范职业性中暑等健康风险的发生。睡眠时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
五、处理原则
(一)中暑先兆
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到通风阴凉处休息、平卧。补充含盐或电解质的清凉饮料并对症处理,进行密切观察。
(二)热痉挛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对症治疗。
(三)热衰竭
给予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注意监测体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扩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四)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快速降低体温,持续监测体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呼吸循环支持,改善微循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对出现肝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者,早期予以血液净化治疗。